文 | 来源·腾讯 本站编辑

  近日,我国各大地区相继出现雾霾天气。在一些报道和微博的传播中,机动车再次成为造成雾霾天的元凶,甚至有人用“多车雾国”来形容汽车排放的危害。当问题的矛头开始指向汽车时,车主们自然也逃不脱口诛笔伐。

  据媒体报道,在日前召开的广东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即席发言大会上,广东省政协委员、中山大学生科院教授杨中艺表示,PM2.5的主要来源是燃煤和机动车尾气,广州路面行驶的车辆中50%至60%是一个人驾驶的。“这种出行模式不但占用大量的道路资源,还产生了大量的污染!”杨中艺委员说,作为有车一族应该尽量减少这种不环保的出行方式。“如果政府采取在高峰时段、繁忙路段禁止一个人驾车行驶的政策,我们应该大力支持。”

  杨中艺委员是治理空气污染方面的专家,从他的专业角度所持的立场来看,“禁止一人驾车出行”对治理污染或可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也有反对的声音称,这是“屁股决定脑袋”,如果这一政策实行,最得益的无非是领导干部和其他有专车司机的高收入阶层,如果杨中艺委员平时出行是“坐车”而非“开车”,提出这样的意见也在“情理之中”。

  每逢雾霾天,我们都会听到一些“贴心”的建议。健康专家说,雾霾天出行最好不要骑单车或电动自行车,因为会吸进灰尘和有害颗粒物,建议开车出行;交通专家说,最好不要开车,因为雾霾天能见度太低,容易追尾,造成交通事故,建议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医学专家说,雾霾天流感病人增多,公交车和地铁上相对拥挤,空气流通不好,更易感染病毒,建议骑单车出行。

  各个领域的专家在各自的立场上都可自圆其说,也都有一大批支持者,真正懵了的是大众。事实上,机动车限行真能让我们少几个雾霾天吗?不论是汽车限购、单双号出行,还是“禁止一人驾车”,其实都是治标不治本。环境保护作为国策实行了这么多年,我们没有看到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反而迎来了灰霾挥之不去的雾霾天。这是政策决策者的失职,必须从战略层面进行调整。

  北京市率先实行机动车国Ⅴ标准就是一个好的信号,其首次规定颗粒物(PM)的排放限值,每行驶1公里排放0.0045克,与欧Ⅴ标准中的相关排放限值一致。国Ⅴ标准的实行,将汽车企业和炼油企业强制推到了技术升级的路上。同时,高标准更需要强势的执行力,有关部门应该行动起来,含硫量超标的油品坚决不能放行,杜绝违规事件出现。

  在杨中艺委员提出“禁止一人驾车出行”建议的时候,广州市也完成了今年首轮“限牌令”摇号。5604个普通车指标被一抢而光,参与竞争人数达11.4万人。而960个新能源车指标,配置率仅16.4%,作废了802个。这是广州市自实行限车政策以来,新能源车指标第六次遇冷。从中不难看出,广州市对市民“限车”的步伐走得很快,但在节能减排意识宣传上,却始终没有做到位。

  针对有车族,鼓励少开一天车,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是政府应该倡导的。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将造成雾霾天的责任推到车主身上,以各种理由限制车主出行,绝非治理环境的良药。政府不能总拿民众“开刀”,靠限、罚来推卸责任,而应从根源着手,在公共交通的优化完善、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节能减排的意识推广上多下功夫。

  保障公众的健康权,是政府的首要责任,治理雾霾天是对各级政府官员能力的考验,更是政府应履行的义务。与其寻求借口消极应对,不如以实际行动带给人们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