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来源·搜狐汽车 本站编辑

  2012年车市如期以低速增长局面收官。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去年全国汽车产销1927.18万辆和1930.6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6%和4.3%,比上年同期分别提高3.8和1.9个百分点,增速稳中有进。至此,车市增速连续两年低于5%,宣告“微增长”时代的到来。

  对于今年的车市走势,预测机构和车企多数持谨慎乐观态度。中汽协发布预测称,今年车市将增长7%。这也是中汽协近年来首次在年初就将全年增速预期设定在一位数。但无论如何,今年中国汽车业再次失约2000万辆的可能性非常小。

  乘用车首次迈过1500万辆大关

  汽车业去年仍经受巨大增长压力,前四个月累计增速曾录得负增长,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去年12月车市更出现明显回暖。据乘联会统计,12月狭义乘用车销量达到了135万辆,环比增长9.8%,同比增长8.6%。

  中汽协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年,乘用车产销量首次超过1500万辆大关,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7.2%和7.1%,增速分别提高2.9和1.9个百分点。商用车产销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4.71%和5.49%,降幅比上年同期分别缩小5.2和0.8个百分点。商用车在2010年达到历史最高点后,已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

  去年汽车整车出口量也成功突破100万辆,达到105.61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29.7%(2011年增速为49.5%)。奇瑞和吉利出口量均超过10万辆。

  此外,去年新能源汽车实现也有所突破,产销分别为12552辆和12791辆,纯电动汽车占了绝大部分。按照可比口径比较,2012年纯电动汽车产销量分别比上年增长98.8%和103.9%。

  汽车业走出持续下滑调整轨道

  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经济师刘昕介绍,2012年四季度汽车行业景气指数为99.9,与上季度基本持平,预警指数虽有下滑但整体仍处于正常区间,表明汽车行业经过持续的下滑调整,目前基本趋于稳定。整体来看,随着四季度整体经济的企稳回升,以及城乡居民收入的持续提高,汽车行业两年来持续下滑调整的态势可望结束。但由于目前汽车产销基数已经很高,重回2009年和2010年的快速增长已无可能,2013年可望呈现平稳、温和的增长。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13年中国汽车全年销售2065万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7%。

  调控政策是否出台成最大变量

  而乘联会秘书长饶达认为,今年国家出台汽车业调控政策的概念很高,并将拉低市场的增长速度。

  据饶达分析,2010年底乘用车优惠政策取消,不是因为经济好转,而是由于堵车。从2010年二季度到2012年三季度,GDP增长率连续下滑。2011-2012年汽车市场低增长,但利税均超过8%的增长符合政府意愿。但仅两年汽车保有量就从0.9亿辆增到1.2亿辆,堵车更严重了,今后汽车市场平均年增长5.5%,到2020年汽车保有量会超过2.7亿辆,比2010年增长200%,而同期道路顶多增长30%,将使中国的公路经常瘫痪,其后患无穷。

  “如果今年不出台调控政策,汽车市场增长率约10%左右,因此跨国车企更看重中国市场。但今年出台调控政策的概率提高,估计第一次汽车调控力度不会大,汽车市场增长率约5%左右。”饶达说,今年汽车市场很可能是前高后低,希望厂家的年销售计划不要定高了。

  “中国品牌”失守二三线市场

  去年在激烈的竞争中,中国品牌乘用车份额出现下滑,共销售648.50万辆,同比增长6.1%,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1.9%,占有率比上年同期下降0.4个百分点。中汽协介绍,2012年中国品牌出口增长较快,拉动了中国品牌总体增长,如扣除出口,中国品牌乘用车国内销量增速仅为3.9%。国外品牌中,日系份额下降至16.4%,德系则上升至18.4%。

  中国品牌汽车市场下滑,很大部分原因是在中级和紧凑型轿车这个最大细分市场中,未能抵抗住“合资向下”的攻势。

  去年卖得最好的轿车是凯越、赛欧和福克斯,年销售规模都在22万辆以上,赛欧和福克斯增幅更分别达到50%和30%。在去年销量前15名轿车中,仅有夏利位居末位,在年销量超过10万辆的26个品牌中,也仅有夏利、帝豪EC7、QQ、长城C30和比亚迪F3入围,并且只有帝豪EC7实现大幅增长47%,余者都是负增长。

  这充分证明,在近年来“合资向下”的猛烈攻势下,内资车企几乎全线溃败,丢失了固有阵地,失去了“止跌”的最重要支撑点而遭遇“自由落体”运动。

  从迅猛的汽车消费升级趋势看,内资车企需坚持“品牌向上”才有前途,这从上汽荣威、广汽传祺、东风裕隆纳智捷等品牌的实践中已得到印证。而从市场竞争态势看,中低端轿车市场才是竞争高地。因为现在主流合资车企在巨大的规模效应之下,已经实现了更低的成本,并以品质和品牌优势,在二三线市场展开对内资车企的围剿。车企对成本和品质的平衡能力,在市场增长重心下移的趋势中,尤其成为竞争焦点。

  新赛欧就是这一趋势中的标志性产品。以前比亚迪F3、长城C30等曾打败捷达这些“常青树”,但现在则难以超越新赛欧。未来中国品牌车型,如能打败赛欧、凯越、经典福克斯等合资车型,才是实现标志性市场突围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