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摇号/限行执行了好几年,北京的雾霾和拥堵虽没见什么好转,但成就了电动车大行其道的好时代,也为深陷摇号泥潭中的人指出了另一条“曲线救国”之路。今天测试的这辆众泰大迈芝麻E30就是电动车阵营中的一员,也是当下最经济实惠的选择。
众泰大迈芝麻E30是它的全名,从这个冗长的名字中就可对其身世略知一二(为方便阅读下文简称:芝麻E30)。芝麻E30和曾经众泰时代的知豆一样,都是“联姻”产品,众泰负责生产,由一家叫电咖的汽车互联网公司负责设计和梳理产业链,而后又拉来了庞大做代理,乐视提供互联网业务。
其实芝麻E30在2015年12月份就已经上市,不过只是京津地区的小范围销售,官方指导价17.98万元,不过算上国家/地方和厂家“三剂大补”以后只要3.28万元(各地政策不同,具体价格参考当地补贴政策)。

今天测试的这辆为2017款车型,新车将于今年12月份正式上市。另外2017款芝麻E30会推出基础性和豪华型两种配置,全系标配电动助力转向、10.1英寸中控大屏及四轮碟刹,豪华型还会提供无钥匙进入/启动,车联网和主驾气囊。价格方面相信不会与现款有太大差别。
简单点,这车到底值不值?值!但前提是要符合以下条件:
1:你生活在北京这类限牌又限号的大城市。
2:如果要满足上下班通勤,不论以个人还是家庭为单位,你都最好先有辆汽油车。换而言之,不建议把芝麻E30作为家里的唯一用车;当然,如果只是为了给退休的爸妈买个代步工具另当别论。
3:每日出行半径尽量不超过50公里。
4:你们家小区地面允许停车并且不住在高层。
这么来看,芝麻E30的受众人群并不太广,需要满足一定先决条件,或者说厂家对于它的目标消费群定位明确:给那些受不了限号制约,又苦于摇不到第二个指标的人解决出行问题。
日常驾驶和使用

芝麻E30的动力来源是一台最大功率30kW,最大扭矩150Nm的交流异步电动机,和知豆D2上那台永磁无刷电机功率相同,在扭矩方面更有优势。虽然永磁同步电机能实现异步电机很难做到的体积小重量轻,理论上也更加节能,对电动车而言节能就意味着跑得更远;不过结构简单的异步电机拥有更高的可靠性,最主要的生产永磁同步电机需要稀土,成本高昂且价格波动大,另外特斯拉用的也是异步电机。

由于电动机扭矩由电流大小决定,结构和内燃机完全不同。所以并不需要改变传动比的机构,就好像家里的电吹风无论开几挡风量都只是马达转速增减,一台结构简单小巧的单速固定齿比变速箱足够应付E30的走走停停。

150Nm的扭矩基本等于一台1.6L自吸发动机,加上电机的扭矩不会被转速影响,推动810kg的芝麻E30十分轻松。起步提速这一过程十分利落,虽然谈不上推背但也能给予驾驶者动力充沛的体验。由于电机特性并不像内燃机往复做功,所以想提高车速只需踩下“油门”等电机转速拉高即可,没有了机械换挡单元,配合电机一贯的“安静”,让整个加速过程安静线性。
虽然扭矩方面媲美1.6L发动机,但30kW的功率也就勉强等于400cc摩托车水准。官方给出的车辆极速是能达到100km/h以上,我也为此特意把E30开上了高速公路。最终实测这辆车的极速大约在106km/h左右,但想开到这个速度需要好长一段“助跑”距离。车速超过50km/h后,每爬升10km/h都会变得越来越慢,而且过高的转速让电量下降飞快。我知道不该过分苛求芝麻E30的高速再加速能力,毕竟它所针对的只是城市基本通勤。

这辆车底盘表现十分简单粗暴,“简单”说的是前麦弗逊后扭力梁的悬架结构,而“粗暴”就是实际表现了。基本日常车速超过30km/h后,路面上的细碎颠簸会不加修饰地传递到车内,由于轴距迷你,在过减速带的时候往往是前轮在跳动的时候,后轮的冲击已经把你颠起来了,有种拍在地上的感觉。另外,成本所限,整车隔音和装配工艺都比较随意,压过颠簸时车内共振也比较明显。

和知豆D2一样,芝麻E30采用电动助力转向,但在阻尼的调校上却偏沉,而且方向盘不可调节,座椅也仅支持前后和靠背角度调节,身高185cm的我不太容易找到合适坐姿。关于什么指向性、精准度对于一辆走实惠的小车来说都是苛求,况且短小的车身让芝麻E30穿梭起来十分自如。



总结:
除了停车方便之外,洗车便宜也是优势所在,基本上每次都能省五块钱。“油箱盖”内还有一个单独的盖板保护充电接口,双层密封圈不用担心雨水进入;芝麻E30电池包密封等级达到IP67,“6”为最高防尘级别,“7”代表防水等级(防水等级共分0-8级,数字越大等级越高)。
芝麻E30的极速只有100km多一点,我们性能测试的标准也相应改变,60km/h更契合其定位。加速测试中,芝麻E30从静止加速到60km/h用了10.63秒。测试过程中印证了我之前道路驾驶环节中的看法,0-50km/h是车辆动力表现最突出的区间,超过了50km/h再加速时出现明显吃力现象。
为了说明问题,我按10km/h为单位分别列出了加速时间和加速度g值变化。从加速时间图中可以看到0-30km/h速度区间中,每提升10km/h需要大约1秒钟上下的时间,而完成50km/h到60km/h所耗时间3.24秒;从加速度分析图上也可以说明在30km/h前后加速度g值变化明显。不过在感官层面上,车辆在50km/h之前动力都比较够用,一旦超过这个临界点则会明显感觉到加速迟缓。
16.66米的60-0km/h成绩还算不错,在刹车初段g值可达将近-1g,而后g值也比较平稳地保持在-0.8g以上,四轮碟刹的制动力释放比较均匀持久,经过几次测试后也未出现明显衰减。不过悬架有点拉不住车身,全力制动会有比较明显的“点头”,再加上超短的轴距,坐在车内老有种“前滚翻”的感觉。
为了测试一箱电能跑多远,我提前一天把电池充满,此时续航里程表显166km,对比厂家宣称的190km有一些差距。但由于冬季温度较低,测试的这几天夜间气温都降至0度以下,低温导致锂离子在电解液中的传导速率变慢,直接影响锂电池的性能。
由于电机和内燃机的工作原理不同,装配的单速固定齿比变速箱不能让传动比改变,单纯依靠电机转速换取车速的工作方式会让车辆在高速行驶时能耗大增,反而在蠕行或原定停车时极其省电。综上所述,此次能耗测试中我并没上高速,选择了拥堵的城市道路和畅通快速路结合的方式进行测试,最终消耗82%的电量跑了100km;结合剩余电量推算的话,这辆车在冬季低温环境下续航里程约为120多公里,虽然和知豆D2的132km还有些差距,但考虑到二者测试温度不同,这个成绩令人满意。
对于外观部分,新车虽只是在原有基础上针对设计和实用性小幅优化,但实际表现得到了显著提升。我个人更喜欢2017款芝麻E30的外形,取消了双色车身简直是明智之举,这一下就完全摆脱了模仿嫌疑,将整车原创度拉高。虽然许多人并不介意“他山之石”,但外形原创度的高低决定了我对这辆车的第一印象。发动机舱盖终于有了铰链与车身相连,用起来也更方便,但太过潦草的做工有待加强。
翻页就打脸!外形上刚夸完不再“拿来主义”,坐进车里就让内饰撂一跟头。从整个中控台/方向盘设计到那块不能再明显的10.1英寸大屏,一切都照抄了特斯拉同学的作业,甚至就像是小学生抄了本科生作业,很多东西都是“为了存在而存在”,比如那些“碳纤维”饰板的出现就和整车太不搭调。
虽然内饰设计层面没什么特点可言,但就功能性来说已做到“五脏俱全”。中控大屏尺寸足够大,可以实现分屏显示,提高使用便利性;带有电子狗功能的导航能避免不少违章,方言导航虽在我看来有趣大于实用,但毕竟聊胜于无,也能让不同地域消费者用起来更顺手。
采用一体式座椅也是这类微型电动车常用手段,一来节约成本,二来不占用过多内部空间,从而保证乘坐空间最大化。芝麻E30的座椅填充物比较硬,再加上车内横/纵向空间有限,座垫宽度和长度都稍显局促,长时间驾驶乘坐比较容易疲劳。不过芝麻E30本来就是为了应付市内短途出行而生,一般情况下后背还没感到疲劳的时候就会抵达目的地了。
芝麻E30身段迷你,内部储物空间自然做不到事无巨细,但好在可以满足基本所需。中控台下方有个大号储物格正好用来放手机,而且紧邻USB接口方便给手机随时供电。值得一提的是车内把手底部封死并带有底部防滑胶垫,也可用来日常放手机,厂家在捉襟见肘的内部空间下对于储物需求的“寸土必争”尤为贴心。
由于不支持快充,这辆芝麻E30充电就显得比较麻烦。在家充电得满足你家不住高层和小区允许地面停车两个问题,并且需要16A转化器才能用家里的220V标准插口充电,如果线够长最好直接插在空调专用的16A插座上完成充电,从0充满一箱电大约需要7-8个小时;电池带有过充保护功能,不用担心长时间充电带来损伤。
经过一番测试下来,芝麻E30在产品本身和知豆D2不相伯仲。虽然2017款还未正式上市公布价格,但根据2016款3.28万的售价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对比知豆D2的4.98万有着一万多的价差,一下凸显竞争力。续航和极速都能拿到“双百”满足城市小范围出行,好摇号、好停车还能不用担心限号都是其优势所在;不过随意的做工和照抄特斯拉的内饰都让印象分打折,特别是不支持快充在日常使用中有些不便。但三万出头的价格也就能买辆不能进四环的京B牌照摩托车,而不仅能遮风避雨又好摇号不限行的芝麻E30无疑是当下北京最简单实惠的购车方案。